文/劉霽

由米洛斯‧福曼執導的《飛越杜鵑窩》,在197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囊括最佳影片、導演、男女主角、改編劇本5項大獎,可說是大獲全勝。傑克‧尼柯遜如呼吸般自然地表現出主角那種騷動不安、遊走在狡詐與瘋狂之間、舉手投足都隱含某種爆發力的精神狀態,也因此本片成了他最知名的代表作,瀕臨瘋狂的張揚也似乎成了他銀幕上的代表性格。

太陽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   由 Ken Kesey 暢銷小說改編的經典傳奇電影《飛越杜鵑窩》,拿下多項奧斯卡獎。男主角傑克‧尼柯遜精湛演技至今讓人印象深刻。
 

    你也許曾經看過、聽過這部小說與電影。但今日重讀《飛越杜鵑窩》,你將驚訝地發現:原來早在 36 年前,作者就已經預言了我們今天這世界的瘋狂。


    
早安財經旗下《太陽社》在此時特別推出由作者Ken Kesey親筆插畫的原著小說,並將舉辦名人分享會,誠摯邀請您撥冗出席,分享生命中那些曾經反抗、逃離,或是妥協的過去,並在會後一起欣賞這部永垂不朽的經典之作。


時間
:2011.4.9(六)下午 1:30~4:30

地點:誠品書店信義店3樓Forum

來賓:楊照、紀大偉

太陽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飛越杜鵑窩》書  名  飛越杜鵑窩
原文書名  One Flew Over the Cuckoo's Nest
作  者  肯.凱西 Ken Kesey
譯    者  楊久穎
書    系  Lyre   書系編號 2
ISBN      9789868538887
頁  數  416頁
定  價  350元

 

這本書為什麼能賣800萬本?


因為你我都曾經反抗,都想要逃離!

《飛越杜鵑窩》書名出自一首童謠,因杜鵑令人費解又殘忍的習性,而被用來象徵瘋狂。由於小說的震撼人心,「杜鵑窩」一詞從此也成為精神病院的代稱。

太陽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太陽社與 CNEX 2010 年度主題影展 【明日?家園!】合作,將送出《音樂的極境》平裝版,與《薩伊德的和平狂想曲》入場券(11/7 晚上 19:30),凡加入太陽社或 CNEX 臉書回答問題者即可參加抽獎。《薩伊德的和平狂想曲》是這次影展票房銷量第一名,數量有限,機會難得敬請把握!

詳情請見太陽社與 CNEX 臉書訊息:

 【明日家園影展】《薩伊德的和平狂想曲》贈票活動

 「薩伊德 – 紀錄片與樂評書 贈獎活動」(1)

太陽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薩伊德的和平狂想曲 Knowledge is the Beginning     [台灣首映]

 德國 Germany / 2006 / 114 min / 導演 Director:Paul SMACZNY

2006 艾美獎 

2007 法國FIPA國際電視節 紀錄片交易市場金獎

誠品信義10/30,19:30   誠品敦南11/7,19:30

【明日家園】主題紀錄片影展場次表,現於兩廳院售票系統售票)

太陽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地球最大文字
美國有一名瘋狂書迷尼克(Nick Newcomen)為了表達對作家艾茵‧蘭德(Ayn Rand)的熱愛,竟利用Google Map 和GPS導航系統,花了30天的時間,獨自開著汽車橫跨30個州、共2萬多公里的路程,「寫」出自己對蘭德的熱誠──READ AYN RAND(讀艾茵蘭德的書吧!)。

相關新聞:

太陽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文/吳家恆

1970年代末,薩依德出版了《東方主義》。這一介巴勒斯坦移民,在美國長春藤名校任教,卻在書中檢視西方殖民與後殖民勢力支配東方世界的權力架構,贏得盛名,也引發不少爭議與批評。

九○年代初,薩依德結識了猶太鋼琴家、指揮家巴倫波因,「我生性不喜唐突名流,況且,老實說,無人不知他是以色列音樂家,而我是阿拉伯人,彼此之間的樊籬委實不易克服──但他就在那裡,我也非常快克服那道樊籬。我們彼此產生立即但有力而深刻的認識。」

樊籬之所以為樊籬,正是因為翻越它得付出代價──可能會精疲力竭,渾身傷痕。薩依德干冒大不韙,跟一個猶太人眉來眼去,還公開對一些敏感議題表示意見(像是在以色列演奏華格納作品的禁忌),這會招來多大的反感──而且是全面的反感,包括阿拉伯人和猶太人──可想而知。

太陽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文/Wales,出自如果在冬夜,我,一個旅人

在麥田早先出版的《並行與弔詭》中,我們遇見的是猶太裔音樂家巴倫波英與巴勒斯坦人知識份子薩依德(Edward W. Said)的音樂對談錄,在那裡,兩人友好地欲以音樂解構民族歧見,建構跨語言的音樂宇宙一體。我很喜歡這本書,雖專論古典,其實底蘊了豐富的政治、文化、歷史論述,也許開始只是漫步閒談的咖啡時光,結果付梓成字後,卻擴張了如何談論音樂的方法與語言:原來,音樂可以這樣聽,貝多芬的《第四號交響曲》是從虛無中探求發軔與存有(initiation & being)的方程式,華格納則有了政治的多度思維的可能性(而不再只是原罪的納粹同謀)。

一花一世界;一本書,須彌與芥子。於是,我把這本書送給了樂友H,縱然我知道他在極繁忙的工作行程中,不一定有時間抽空閱讀這本語言可能不好咀嚼的音樂書,但那其實是我私心用來記憶H的方法(some token to remember you by),我們未必是巴倫波因與薩依德,但在音樂中對自由的渴求是一致的。一本小書,獻之,記憶我們曾有的音樂閒談時光,無限美好。

太陽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/蘇子惠  出自台灣《明報周刊》第82期

過去二十年間,研究人文學科領域的人士應該對於薩依德(Edward W. Said)的後殖民論述《東方主義》並不陌生。2003年薩依德去世後,他的妻子集結他在美國各大雜誌發表過的樂評付梓出版,這本《音樂的極境》中文版近日在台發行,薩依德在書中力挺鋼琴家顧爾德、厭惡霍洛維茲,擁抱指揮阿巴多、鄙視卡拉揚;這就是薩依德,一反在《東方主義》的謙謙君子形象,發揮與眾不同的「知識分子」毒舌精神,奉行《知識分子論》質疑權威的宗旨:「我把知識分子刻畫成流亡者和邊緣人,業餘者,對權勢說真話的人。」

太陽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聯合報╱記者何定照】2010.01.17


除了波里尼,大賽得獎音樂家的演奏幾乎都沒啥意思?霍洛維茲是尖銳刺耳鋼琴風格的代表,琴風不足以服人?帕華洛帝等人不過是把歌劇演出的智慧貶到最低,把要價過高的噪音推到最大?


跨領域湧現 音樂這樣看


以「東方主義」等後殖民論述在台甚受歡迎的薩伊德,樂評集「音樂的極境」(太陽社)近來出版,辛辣言論雖非人人買單,卻都不得不驚豔於他對音樂之專業,以及剖析角度之寬廣:音樂也可以這樣看。


自「音樂的極境」回望,台灣古典音樂書市近年已湧現一股跨領域、多角度評寫音樂的風潮。

太陽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